十月怀胎,喜得千金/贵子,心头欢喜自不在话下。对宝宝的也是百看不厌,越看越喜。但是很多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在睡觉的时候,会忽然的一惊一乍。手脚也不由自主的伸展,好像刚做了一个很大的恶梦受惊了。麻麻们无需多虑哦,新生儿在出生至4个月内,遇到响声、疼痛、失去支撑等忽然刺激时,表现会头朝后扬,背有些弓形,手快速的向身体两边伸展,再慢慢向胸前合拢,像拥抱姿势,这种全身性的动作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,称为摩罗反射(Moro reflex)。摩罗反射又称为抓握反射,在15天至30天内尤为明显 。摩罗反射将于在出生4个月内消失。倘若婴儿没有正常的摩罗反射Moro reflex,或超过6个月没有消失,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异常,建议带宝宝去医院做个检查。很多新手妈妈还会发现,很多新生儿睡觉时会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:其实,大多数宝宝出现这些现象,都是正常的生理状态。主要和以下这些因素有关:
宝宝在妈妈腹中很有安全感,但出生后会受到外界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刺激。加上小宝宝脑神经系统还不够完善,所以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。
在适应的过程中,某些成人不会在乎的细微声音,比如稍微大点的关门声、窗外的呼呼风声、楼下猫咪的叫声、地板的轻微震动……这些在小宝宝的感知世界里,都会被放大,并对他们造成影响。
宝宝出生后,从脐带输送营养变成了直接进食,这个过程也需要适应。三个月前的宝宝长的最快,而且吃得多拉得勤,甚至边吃边拉,所以胃肠道的负担也不轻。这导致宝宝的肚子会咕噜咕噜叫,有时还会扭动身体、使劲。宝宝使劲的时候容易憋气,小脸涨的通红也正常。
在出生后头三个月,宝宝的体重可以翻一倍,身长也会比出生时长20%以上。可想而知,宝宝的骨骼、筋脉、肌肉、皮肤,都在快速生长,所以需要不断地伸展来解除这个过程中的不适。宝宝使劲、抖动双臂这些现象,都说明了身体发育得较快。
小宝宝睡眠周期较短,深睡眠和浅睡眠经常转换。在转换过程中,也会出现哼唧。
喂养方面,妈妈不要一次给宝宝喂得太多,以免造成较重的胃肠负担,造成孩子易闹、使劲等情况。日常护理不当,比如穿的过多、捂得厚,室内温度偏高,孩子睡觉时后背出汗,也会造成睡眠质量不高,容易哭闹惊醒等现象。
虽然这些现象是正常的,但妈妈肯定都希望宝宝能睡得安稳些,通过以下方法可以缓解宝宝出现的这些现象噢:触摸宝宝的皮肤和身体,可以刺激皮肤感受器,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,促进宝宝身心健康发育。另外,咱们搓热双手手心,顺时针按摩宝宝的腹部,可以促进肠道发育,减少宝宝憋气、使劲等现象。
与宝宝直接肌肤相贴,咱们的温度和心跳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宝宝安稳下来。尤其是在宝宝出生后的头三个月,这种肌肤对肌肤的拥抱养育,还能促进亲子感情、稳定宝宝情绪。综上所述,
宝宝睡觉时一惊一乍,
妈妈不要过度惊慌担心。